陶瓷薄膜金属化工艺对比,PVD镀膜脱颖而出

时间:2024-06-07 10:00    来源:未知    点击:
金属化技术是陶瓷电路板制作的关键工艺之一。陶瓷薄膜基板表面金属化电路方法有:高真空蒸发镀膜法、等离子注入法、化学气相沉积法、分子束外延法、脉冲激光沉积法、磁控溅射镀膜法共 6 种成膜工艺。

薄膜工艺分类 工艺条件要求 薄膜附着力 生产效率 成膜质量/Z产品可靠性 生产成本 危害性
高真空蒸发镀膜法 较高 较高 较高 一般
等离子注入法 一般 较高 较低 一般
化学气相沉积法 一般 较高 较低 较高 一般 有毒
分子束外延法 较高
脉冲激光沉积法 较高 较高 较高 一般
磁控溅射镀膜法 一般 一般

综合来看,6种薄膜金属化制作工艺横向对比后,磁控溅射镀膜法对设备及工艺条件要求在可控范围,溅射后基板和金属膜层间附着力高,成膜致密,可靠性有保证,可根据生产需要精确控制成膜厚度,生产效率高,生产成本也在可控范围内,对设备仪器、工作环境和操作人员无重大危害。
 
①高真空蒸发镀膜法
 
首先将基片装载入夹具放入腔室,然后抽高真空,真空值一般要达到1X10-³Pa以下,然后开启真空腔室加热功能,一般温度可设定为100-200℃,确保基板中的水汽以分子或者原子的形态汽化逸出。通俗来说,想达到蒸发镀膜的效果,就必须要找到“热蒸发源”,然后才是高真空度的工艺环境,相对较“冷”的基板,三种条件必须相辅相成。但是,高真空蒸发镀膜由于不能精确控制膜层种植厚度,故不能用于生产带精密电阻制作的产品。
 
②等离子体注入
 
等离子体注入是在<1X10-²Pa真空条件下,1KeV左右的等离子能量对靶材进行轰击,原子脱离形成粒子,能量大约为10KeV左右,由于多数粒子的能量不能深入基板,只能在基板表面附着,也没有其他能量来驱使多余的粒子,所以不会造成膜层破坏,膜的清洁度较高;同时,没有采用加热工作的方式,基板表面温度较低,有效的阻止了薄膜内部的晶粒生长。此种工艺可生产出致密的薄膜,缺点是沉积速率较低,且薄膜厚度受限,生产成本较高。
 
③化学气相沉积法 CVD
 
化学气相沉积法 CVD在沉积温度下,反应物质需要具备足量的蒸汽压力,特别是基板表面的蒸汽压力必须要低,沉积物质的蒸汽压力同理也要求很低,才能保证整个沉积工艺流程在加热的基板上顺利完成。其工艺特点是薄膜致密纯度高,能够在工艺温度较低的工作环境进行,制作难熔物质,可制作多种复合材料等。
但是,该种工艺方式也有缺点,因为沉积物质要求为气态需加热,基板表面温度较高,但是沉积反应速度却不高,且反应后残余气体有毒,并易对设备及部件造成侵蚀。
 
④分子束外延法 MBE
 
分子束外延法 MBE是后来逐步发展起来的一套镀膜方法,它以传统的高真空蒸发镀膜法作为基础,加以改进和优化而产生的一套新的金属膜种植技术。在<1x10-³Pa真空环境下,分子束直接作用于代加工的基板表面(基板表面有一定温度)。该种工艺方式不受传输质量的影响,而且不用考虑中间的反应过程,只需要利用快门来完成膜系生长的开始和结束,掺杂异物最少,产品质量得以保证。但缺点是生产效率太低,不适合批量生产。
 
⑤脉冲激光沉积法 PLD
 
脉冲激光沉积法PLD的优点是,当包含着高能量密度的脉冲激光工作时,能量会聚集并直接轰击靶位的上层面,然后脉冲激光的前部能量立即释放气化,并脱离靶位表面,被靶位上层面所吸收的脉冲激光能量会引发气体等离子化,并在基板表面沉积聚集。包含着巨大机械能的等离子体,能够提供自身运动所需要的动能,因此不需要待加工基板表面有过高的温度,非常适合制备理想的半导体薄膜,但是由于等离子体飞行过程中气化导致,另一部分粒子会对靶位表面产生轰击,熔融液态的等离子体沉积于基底,会导致基板表面金属膜系不够致密,成膜质量不好同样会影响电阻膜层的电阻精度。
 
⑥磁控溅射镀膜法
 
磁控溅射镀膜法通过把磁场加入靶材的平行反向上,利用电磁感应原理,控制离子轰击基板,以达到高速低温溅射的目的。在整个工艺过程中,会充入大约0.1-20Pa左右的惰性氩气 Ar作为载体,来保证工艺过程充分放电,各个电子都在高速朝待加工基板表面飞行,因为有垂直电场进行干扰,电子会进行偏转,而被迫聚集于各个金属靶材的等离子化位置,该区域密度较高,通过大量反复的运动后,金属阳离子+能量会逐渐下降,而脱离磁场的控制,最终沉积于基板、腔室挡板或靶材阳极的表面。靶材原子体吸收了Ar+能量,在基板上形成致密且牢固的薄膜。
 
在整个磁控溅射镀膜工艺过程中,粒子能量通常为情况为1-10Kev,理想状态下致密程度超过 97.8%,比高真空蒸发镀膜、等离子体注入成膜的致密程度都要好,而且磁控溅射镀膜的附着力、和工作效率也要优于上2种工艺方式。

返回

Copyright ©  苏州东宸先瑞科技有限公司 苏ICP备18060968号